央視財經《開年迎新訪名企》| 周育先:堅持兩端發力,打造現代化建材產業體系
基礎建材怎樣邁向智能化?
新材料如何“飛入尋常百姓家”?
1月21日央視財經《開年迎新訪名企》
專訪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周育先
跟著小料來看看吧~
2024年開年第一周,中國建材董事長周育先的行程就頗為忙碌。首先,他在總部等候中國建筑董事長鄭學選一行的簽約來訪。
在中國建材的展廳里,哪怕只是一塊可以替代玻璃幕墻的弱光發電玻璃,延展出來的也不僅是產品的升級,還有綠色低碳、抱團出海等更大的合作空間。
周育先:建筑上不光用基礎建材,還能用很多新材料。我們出產品,中國建筑出場景,能夠更快使新產品推向工程化、商品化。
隨后,周育先又與清華大學校方進行有關基礎研究、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簽約。
周育先:我們選擇的都是行業里領軍的合作伙伴,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發到大規模的推廣應用。真正使得高新材料、高技術,能夠進入尋常百姓家。兩方面戰略合作協議的簽訂,也體現了兩端發力。
“兩端”分別對應著基礎建材和戰略性新興產業。過去,往往是基礎建材反哺新材料的研發,當2023年基礎建材面臨壓力時,新材料成長為支持企業轉型的重要力量,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,利潤占比超過50%。
周育先:這些年,我們突破了低碳水泥,突破了航空航天用的高端復合材料,突破了“雙碳”方面的碳捕集封存,也突破了一些產業化轉化的項目。
從構筑白鶴灘無縫大壩的低熱水泥,到不留折痕的30微米可折疊玻璃,創新步履不停。過去,曾被材料“卡脖子”,如今,材料開啟新賽道。
纏繞碳纖維的儲氫瓶如同電池塊一般,加滿氫后三個一組便能續航千里。得益于國產碳纖維技術和產能的突破,在氫能乘用車需求大量釋放之前,一條車載儲氫Ⅳ型瓶的生產線已準備就緒,隨時可以批量交付。
周育先:要提前布局一些前瞻性的研發項目。與其說2024年投更多的錢,還不如說2024年我們會以更開放的姿態,聚集社會資源來聚焦戰新產品的研發。
由于資本運作能力突出,2022年,經國務院國資委批準,中國建材正式轉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。
總臺央視記者:怎樣通過資本引導產業發展?投資上有哪些布局?
周育先:從研發的投資,以及后面成熟產品的重組并購投資,不斷去使用投資的這種功能,提高競爭力,能夠使得國有資產真正保值增值。我們也成立一家新材料的產業基金,投資了新能源、半導體,既為國家解決了“卡脖子”的點,也能豐富整個戰新產品庫。
近來,新材料表現亮眼,但周育先依然清醒地意識到基礎建材轉型升級這個“坎”必須過,越早越主動。
周育先:對傳統的基礎建材來說,國際化就是拓展市場空間的一個路徑。基礎建材應該率先走出去,因為其量大面廣,技術也成熟。新材料應該適時走出去。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,能夠在海外再造一個中國建材。
8000多公里外的法國圖盧茲,一座老水泥廠向中國建材提出綠色升級的改造需求,在人員往來不便,現場環境復雜的情況下,中國建材采用智能設備、通過遠程協同的方式,實現了隔空建廠,并在交付實體工廠時,還交付了一座數字工廠。
周育先:既要做國際化,又要做數字化。不光是生產過程流程需要數字化,應該要研發設計的數字化,一直到終端的、客戶服務的數字化,向新質生產力要動能,向改革要活力。
中國建材已在全球70多個國家設立了196個機構,境外資本達到近400億元。水泥、商品混凝土、石膏板、玻璃纖維、風電葉片等7項業務規模穩居世界第一。